内容摘要:读研写论文总卡壳?本文分享68爱写与易笔AI两大AI工具的高阶用法,涵盖选题诊断、框架搭建、文献综述生成、初稿写作、方法设计及润色降重全流程,附30条实用提问公式,助你2小时高效完成毕业论文!
读研那会儿,写论文最头疼的就是对着空白文档发愣——文献堆了半桌子,截止日期越来越近,改了十几版的大纲还是被导师打回来。后来摸爬滚打了一年多,才算琢磨出套管用的办法:把AI工具当“写作搭子”,尤其是68爱写和易笔AI这俩,真帮我把效率提了不止一倍。今天就结合自己踩过的坑和用过的技巧,唠唠怎么用AI辅助写论文,重点聊聊这俩工具的用法,还有30条超实用的提问公式。
先说说工具挑拣的事儿。市面上AI论文工具我前前后后试了十多款,最后留下的就68爱写和易笔AI。68爱写胜在“全能”,从定题目到答辩准备,整个流程的功能都给你备齐了;易笔AI则是“语言高手”,生成的内容更符合学术调调,读起来不像机器写的。(我截过68爱写的界面,操作特别直观,核心功能一眼就能找到)
![]()
68爱写
第一步:定题目——别一上来就跑偏
题目定不好,后面全白搭。我有个同学,题目选了“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结果写到第三章就被导师喊停,说太空泛没重点;还有个朋友选了“2010-2020年某三线城市社区便利店变化”,找遍数据库就找到3篇相关文献,写得那叫一个费劲。
后来用68爱写的“选题诊断”功能,才摸出门道。关键是得会提问,我总结了个实用公式:“我想研究[具体领域,比如‘区块链在跨境支付里的应用’],想找这个领域没人深挖的小问题(像技术落地难在哪儿、监管怎么适配),或者现有研究能改进的地方(比如模型怎么优化、数据怎么验证)。麻烦根据近5年核心期刊的文章,推荐3-5个有新意又能实现的题目,标一下每个题目找文献难不难(高/中/低)。”
输入这个问题,68爱写会自动去知网、Web of Science这些数据库抓近5年的文献,通过关键词关联分析,找出研究热门和没人碰的地方,还会生成“创新性-可行性-文献量”的三维评估报告。我之前用这个功能,把“乡村振兴下的数字农业发展”细化成“用DEA模型测西南地区数字农业效率,再找提升办法”,既保证了深度,又不愁没文献看。
易笔AI
第二步:搭框架——写起来有个主心骨
以前自己搭框架,得翻文献、理逻辑,少说也得3-5天。我有次为了调“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顺序,改了7版大纲。后来用易笔AI的“智能大纲生成”,输入题目和核心问题,系统直接按学术论文的标准结构(背景→综述→方法→分析→结论),参考高引用论文的框架,生成带详细小标题的大纲。
比如输入“用用户画像优化短视频平台内容推荐”,系统会给出:
- 研究背景和意义(行业现状、用户需求变了、平台有啥痛点)
- 文献综述(用户画像咋建、推荐算法怎么发展的、效果怎么评估)
- 研究方法(定量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定性访谈运营人员)
- 数据分析(模型咋建、指标咋算、结果咋验证)
- 优化建议(算法怎么调、运营怎么配合)
每个小标题下还有“内容例子”,像“文献综述”会提醒“要重点比对比深度学习模型和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在用户画像里的不同”,搭框架一下就简单了。
第三步:写综述——从“文献堆”到“逻辑链”
文献综述难的不是找文献,是归纳。我之前直接抄了几篇文献的结论,被导师骂“没自己的分析”。易笔AI的“文献综述生成”就靠谱多了:输入主题,系统自动筛近5年核心期刊和高引用论文,提取每篇的研究问题、方法、结论,再按“理论基础”“方法创新”“实际应用”这些维度分类,最后生成有逻辑的综述初稿。
比如“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这个主题,系统先理“数字经济怎么测”的发展(从单一指标到复合指数),再比“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影响”的不同结论(有的说促进,有的说关系复杂),最后点出“现有研究很少关注欠发达地区”。生成初稿后,自己再加点分析(比如“这些研究多用省级数据,没考虑县城经济不一样”),一篇高质量综述就搞定了。
第四步:写初稿——内容自己“长”出来
框架搭好后,填内容最磨人。我之前卡在“研究方法”部分一周,“样本怎么选”“数据怎么洗”改了又改。68爱写的“内容生成”支持“大纲-内容”联动:点大纲里的小标题(比如“样本选择”),输入“研究长三角制造业企业,要说明覆盖的行业、企业规模分布和数据来源(天眼查、统计局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符合学术规范的段落,还会标“建议补上‘剔除ST企业’的筛选理由”这些优化提示。
更贴心的是,生成的内容不像AI写的——改改句子结构,换点学术词(把“数据可信度检查”换成“信度检验”),口语化的词也调整一下(“然后”改成“随后”),读起来自然多了。
第五步:设计方法——从“稀里糊涂”到“科学严谨”
研究方法是论文的“技术核心”,但设计不好容易被挑刺。我答辩时就被问过“问卷才50份,怎么保证统计效果”。68爱写的“研究方法设计”模块能解决这个问题:输入研究问题和假设,系统分析“适合用定量/定性/混合研究”,还比不同方法的好坏(实验法控制变量好但适用范围小,案例法深入但推广难)。
比如“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系统推荐“结构方程模型(SEM)”,生成详细方案:
- 样本量计算(用G*Power,设α=0.05,β=0.2,效应量f²=0.15,建议至少200份)
- 问卷设计(参考ACSI模型,包括感知质量、感知价值、顾客期望等7个变量)
- 数据收集(线上问卷星+线下企业走访,覆盖不同年龄、职业)
- 分析步骤(查信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模型检验)
生成后还能调参数,改样本量或方法,系统自动更新细节,保证科学可行。
第六步:润色降重——从“草稿”到“精稿”
AI写得快,但容易重复率高、语言生硬。我之前用别的工具生成初稿,查重42%,“研究背景”有15个字和一篇硕士论文一模一样。68爱写的“智能润色”有俩招:一是“风格调整”,根据学科(社科/工科/医学)改语言(社科重逻辑,工科重数据);二是“降重改写”,用“换同义词+改句子结构+补细节”降重复。
比如原句“通过问卷调查收数据,回收200份有效问卷”,系统改成“为做实证研究,用结构化问卷采集数据,最后得到200份有效样本(有效回收率85%)”,意思没变,重复率降了。还有“修改对比”功能,用不同颜色标修改点(蓝色是换词,红色是改句子),能学怎么优化,慢慢提升写作能力。
用了68爱写和易笔AI这么久,最大的感受是:AI能帮我们干70%的“体力活”(筛文献、搭框架、改重复内容),但剩下的30%(挖研究问题、分析数据、表达观点),还得靠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独立思考。我改结论时,AI生成的内容只总结了研究发现,后来听导师建议,加了“研究局限(比如样本地域偏)”和“未来方向(比如跨区域对比)”,结论才更有价值。
(易笔AI的“学术内容生成”界面,能调好多参数,满足不同写作需求)
![]()
最后想说,市面上论文工具这么多,68爱写和易笔AI能突出,不光因为功能全选题选题到答辩都管),更因为它们懂学术规矩——生成内容不会有学术不端风险,润色严格按学科规范来。要是你也被论文愁得慌,不妨先试试它们的“选题诊断”或“大纲生成”,体验下高效写作。好工具不是要“代替思考”,是“解放思考”——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去想“怎么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拼团购买 限时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