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读研写论文总卡壳?本文拆解ChatGPT、68爱写、易笔AI三大工具协同用法,从选题细化、文献综述到研究设计、初稿撰写全流程实操演示,附可直接套用的提示词模板,助你3小时完成论文初稿,高效解决文献梳理、框架搭建、细节优化等痛点。
读研那会,写论文真是让人头大。面对堆成山的文献、理不清的研究框架,还有反复修改的折磨,我不止一次对着空白文档发愣。后来慢慢摸索出点门道——合理用AI工具能省不少力。这篇文章就跟大家唠唠我用AI辅助写论文的真实经验,重点说说ChatGPT、68爱写和易笔AI这几个工具怎么配合用,从选题到初稿的全流程都给你拆解清楚,还附了实际用的提示词,看完直接能上手。
![]()
68爱写
易笔AI
选题:从模糊想法到具体方向选题选题是写论文的第一步,方向选对了,后面的路才好走。但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都是“大概知道想研究啥,但具体怎么下手完全没谱”。这时候AI就能当“军师”,帮你把模糊的想法变成能落地的选题。给AI套个“专业身份”
想让AI给出靠谱的建议,得先让它“懂行”。我试过直接问“我该选什么题”,结果AI给的答案特别空,根本没法用。后来学聪明了——给AI设定一个“虚拟导师”的身份。比如我是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就这么跟AI说:“你现在是XX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授,博士毕业于这个专业,研究方向是生物传感器和智能医疗设备,最近五年教过《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疗仪器设计》,还主持过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过三甲医院智能诊疗系统的技术攻关。现在我要选论文题目,你得用这个身份帮我分析。”
这么一设定,AI的回答马上不一样了,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能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研究项目给建议,像真的有个导师在帮我一样。
把兴趣变成能研究的方向
有了专业身份的AI当“军师”,接下来就是把兴趣细化。比如我对“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里的应用”感兴趣,就跟AI说:“我是生物医学工程研二学生,想研究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你得告诉我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像AI辅助医学影像分析、智能诊疗模型搭建这些)、最近三年的重点研究方向(比如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可解释性AI在医疗中的应用);还要说说做这类研究需要啥资源(比如公开的医学影像数据库、Python/Matlab编程环境)和方法(像机器学习算法训练、临床数据验证);我本科是生物医学工程和计算机双学位,你帮我看看哪些方向(比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更有潜力,再推荐3-5篇经典综述论文。”
AI给出结果后,我会用68爱写的“研究方向分析”功能,它能自动统计每个方向的文献数量、高影响力论文占比,还有和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方向更值得选。
检查选题能不能落地
选了初步方向,还得看看能不能实际操作。比如我之前想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像诊断模型”,就问AI:“我打算用这个当毕业论文题目,你帮我分析下需要的数据从哪弄(比如公开的IDRiD数据库、医院伦理审批后的临床影像数据);常用的研究方法(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这些)效果咋样(模型准确率、训练效率);可能遇到啥问题(数据标注贵、模型泛化性差),怎么解决(数据增强、多中心数据验证)。”
这时候易笔AI的“数据资源库”就派上用场了,能快速查到相关公开数据集能不能用、在哪下载;68爱写则会生成方法对比表,不同算法的优缺点一目了然,选方法的时候心里更有数。
文献综述:从一堆文献到有条理的分析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的“抄文献”,关键是要“述”和“评”——既要把领域内的研究进展说清楚,还要找出没解决的问题,给咱的研究打基础。
用AI找精准关键词
刚开始查文献,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该搜啥”。这时候让AI生成关键词特别管用。比如我研究“多模态生物数字孪生技术”,就跟AI说:“帮我生成和‘多模态生物数字孪生技术’相关的关键词和同义词,包括技术术语(像生物力学建模、多源数据融合)、应用场景(比如个性化手术规划、药物疗效预测),一共8-10个。”
AI会给出“生物数字孪生”“多模态数据融合”“个性化医疗建模”这些词。有了关键词,用学术GPT或者68爱写的“文献查找工具”,在Web of Science、PubMed这些数据库里筛近五年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比如《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重点看综述、高被引论文和里程碑式研究。
把文献“拆”开看
查到文献后,得把每篇的核心内容挖出来。我一般会跟AI说:“你帮我看看这几篇文献(列出标题和作者),总结每篇的研究问题(比如‘怎么提高生物数字孪生模型的实时性’)、理论框架(像基于物理的建模和数据驱动结合)、研究方法(有限元分析+机器学习)、主要发现(模型预测误差降了20%)和不足(只适用于特定器官)。还要说说这些研究怎么给‘多模态生物数字孪生技术在骨科手术规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易笔AI的“文献摘要”功能能自动提取每篇文献的研究问题和结论,68爱写则会生成文献对比图,不同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一眼就能看明白。
把文献“串”成综述
有了文献分析,接下来就是写综述了。我会让AI帮忙搭框架,比如:“根据上面的文献分析,写一篇3000字的‘多模态生物数字孪生技术研究综述’,结构按‘技术发展脉络-核心方法对比-应用场景拓展-现存挑战’来;重点说各阶段的突破(比如从单模态到多模态的技术进步);明确当前研究的空白(像跨器官多模态数据融合研究不够);参考文献要15-20篇,格式按《中国科学》的要求。”
研究设计:从想法到能重复的方案
研究设计好不好,直接影响结果靠不靠谱。这一步得结合研究问题选方法,把操作细节写清楚,让别人能重复我们的实验。
选方法还得讲“道理”
比如我要研究“基于AI的医学影像分割模型优化”,就跟AI说:“针对‘怎么提高肺结节CT影像分割模型的准确率’这个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要包括:主方法(改进的U-Net网络)的理论依据(U-Net在医学影像分割里用得很多);补充方法(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可行性(计算资源需求、代码实现难度);每种方法的好处(提升小目标分割精度)、可能的问题(对罕见结节类型识别不好)和解决办法(用迁移学习预训练模型)。”
68爱写的“研究设计模板”能提供不同学科的标准方案框架,不会漏掉关键步骤。
实验设计要“抠细节”
实验方案得把目标、变量、数据处理流程说清楚。比如研究“智能诊疗模型的临床验证”,我会让AI帮忙设计:“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脏病诊断模型在真实临床场景中的准确率’。要包括:实验目标(验证模型在没训练过的医院数据里的泛化能力);核心假设(模型在多中心数据里准确率≥85%);变量定义(独立变量:医院类型/设备型号,因变量:模型诊断准确率,控制变量: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样本标准(选3家三甲医院、5000例心电图数据,按7:2:1分训练/验证/测试集);数据收集工具(医院HIS系统导出的结构化数据);统计方法(用混淆矩阵算准确率、召回率,t检验比较不同医院的模型表现)。”
易笔AI的“实验设计检查”功能能自动看看变量控制合不合理、样本量够不够,减少实验设计的偏差。
写论文:从框架到完整文章
论文各部分有不同的要求,得注意逻辑和表达。下面说说每个部分怎么用AI辅助。
标题:准还要吸引人
好标题得有核心关键词,还得体现创新。比如给“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模型研究”想标题,我会跟AI说:“包含‘多模态数据’‘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这三个词,语言简洁(不超过20字),体现研究特色(比如‘基于深度学习’)。”
68爱写的“标题优化”功能能生成5-8个备选,还能自动评估关键词覆盖度和学术规范。
摘要:浓缩研究精华
摘要要独立完整,只说事实。比如根据“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对治疗很重要);目标(建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早期诊断模型);方法(整合脑影像、生物标志物、认知量表数据,用Transformer网络);结果(模型在测试集准确率92%,比单模态模型好);结论(模型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新工具)”这些信息写摘要(250字以内),易笔AI的“摘要生成”功能会去掉主观评价(比如把“显著提升”改成“准确率提高15%”),让语言更客观。
引言:从问题说到研究价值
引言得从实际问题开始,慢慢引出研究意义。比如写“基于AI的乳腺癌钼靶影像分类研究”的引言,我会让AI这么写:“先讲‘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筛查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然后总结现有研究(单模态影像分类准确率约80%)的不足(对微小钙化灶识别率低);明确研究目标(建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分类模型);创新点(用注意力机制增强微小病灶特征提取);最后简单说论文结构(方法、实验、结果、讨论)。”
方法与结果:要能重复还要逻辑清
方法部分得写得特别细,别人看了能重复实验。比如:“实验用Python 3.8环境,基于PyTorch 1.9框架搭模型;训练参数:学习率0.001,批次大小16,迭代100轮;数据预处理包括归一化、随机翻转增强。”
结果部分要结合图表说核心发现,比如:“图1显示,多模态模型的AUC值(0.95)明显高于单模态影像模型(0.88)(p<0.01);表2列出不同病灶类型的识别准确率,其中微小钙化灶的识别率比传统方法高22%。”
讨论与结论:讲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讨论要联系文献,分析结果为啥合理。比如:“我们模型的准确率(92%)比Li等(2021)的85%高,可能是因为用了多模态数据;但在罕见亚型识别上不如专家(95% vs 98%),以后可以多加点罕见病例数据。”
结论要总结核心贡献,比如:“我们建了首个整合影像-临床-基因数据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模型,为多模态AI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参考;建议临床机构和AI团队合作,推动模型在真实场景的验证。”
用AI写论文的工具心得
用下来发现,ChatGPT在提示词引导下,选题分析、文献综述框架搭建、研究设计辅助这些活干得挺快,但专业术语准不准、数据分析深不深,还得自己检查。这时候68爱写和易笔AI这俩垂直领域的工具就特别给力:68爱写的“文献综述自动生成”“研究设计模板库”能快速规范写作流程;易笔AI的“数据资源检索”“实验设计校验”能降低研究的技术门槛。
把ChatGPT的通用生成能力和68爱写、易笔AI的专业功能结合起来,能形成“找灵感-搭框架-优化细节”的完整写作闭环。对正在为论文发愁的研究生来说,不妨从本文的提示词模板开始,慢慢摸索AI工具的用法——毕竟,高效写完初稿,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第一步。
![]()

拼团购买 限时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