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论文写作

学术论文写作神器!68爱写+易笔AI超全提示词模板,从选题到发表效率翻倍

更新时间:2025-10-01 18:02

内容摘要:分享68爱写与易笔AI两款学术写作神器的深度使用心得,详解选题、结构规划、语言优化、引用格式等14类高频场景的实用提示词模板,覆盖中文学术适配与跨语言写作需求,助你从空白文档到发表全流程高效完成论文,避免工具踩坑提升写作质量。

写学术论文这事儿,我也算摸爬滚打了三年多。从最开始对着空白文档干瞪眼,到现在能有条理地完成从选题到发表的全流程,中间踩过不少坑,也试过十几种写作工具。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用下来最顺手的两款——68爱写和易笔AI,重点说说怎么通过“说话技巧”(也就是提示词)让它们真正帮上忙,而不是被工具带着跑。

先啰嗦两句选工具的心得。我刚开始用AI写论文那会儿,市面上的工具五花八门,有主打一键生成的,有说能自动降重的,还有号称跨学科全能的。但用下来发现,很多工具要么生成内容太水,要么对学术场景不“感冒”。直到遇到68爱写和易笔AI,才觉得“对味儿了”。

68爱写

这工具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懂中文”。我之前写教育类论文,需要梳理近五年国内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文献综述,用其他工具生成的内容要么太口语化,要么逻辑散得像拼图。68爱写不一样,输入“我需要整理[教育学]领域[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方向的文献综述,重点突出[家庭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用学术论文的严谨语气”,它能自动从知网、万方这些数据库抓取核心文献,按“理论基础-现状分析-争议点-研究空白”的逻辑排好,读起来完全不像机器写的。后来写摘要时更省心,输入“帮我把这篇[农村教育公平性]论文的核心发现浓缩成200字摘要,符合[教育研究]期刊的风格”,它连“本研究通过...”这种学术套话都能调整得自然,比我自己憋半小时写的还顺。

易笔AI

如果说68爱写是“中文学术小能手”,易笔AI就是“跨语言多面手”。我去年投了篇关于东南亚电商发展的英文论文,需要把中文初稿翻译成英文,还得符合SSCI期刊的表述习惯。用易笔AI输入“将这段[东南亚跨境电商]的研究结论翻译成英文,要求符合[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的学术语言,专业术语准确”,它不仅把“平台补贴”翻译成“platform subsidies”这种行业常用词,还把“我们发现”改成了“the findings indicate”,一下就有国际期刊的味儿了。另外,它对交叉学科的适配性也很强,我写过一篇融合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社交媒体情绪分析”论文,输入“我需要设计[社交媒体用户情绪]研究的理论框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方法,结构要清晰”,它能给出“研究背景-理论融合-方法设计-数据验证”的框架,还特别标注“需重点说明两种方法的衔接逻辑”,这对跨学科写作太实用了。

从选题到成稿:14类场景的“说话技巧”

工具再好,不会“使唤”也白搭。这三年我整理了14类高频写作场景的提示词模板,亲测能让AI生成内容的质量提升一大截。

1. 选题:从“大而空”到“小而准”选题选题阶段最头疼的就是“方向太大抓不住”或者“切入点太偏没人研究”。比如我之前想做心理学方向的研究,输入68爱写的提示词是:“我在[心理学]领域找选题,想结合[儿童认知发展]和[城市教育环境],能不能推荐几个具体点的研究方向?最好是近三年有一定基础但还没做透的。”它会自动调取近三年SSCI、CSSCI的高引用论文,排除掉“儿童注意力发展”这种研究烂了的方向,推荐像“城市流动儿童数字阅读能力与认知发展的相关性”这种既有数据支撑又有研究空间的主题。不过得注意,生成的选题得结合自己能拿到的数据筛一遍,我之前试过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社交模式”的选题,结果发现根本拿不到具体的访谈数据,只能放弃。

2. 结构:搭好“骨架”再填肉

初稿写着写着就跑题,十有八九是结构没规划好。易笔AI在这方面特别“聪明”,会根据目标期刊的要求调整结构。比如我写“生物多样性与社区治理”的论文,输入:“我要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论文,讨论部分需要融合[社区参与]的社会学视角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结构该怎么安排?”它生成的框架是“研究背景(生物多样性现状)-理论框架(社区治理理论)-方法设计(混合研究法)-实证分析(雨林地区案例)-讨论(社区参与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结论”,还特别提醒“讨论部分要重点对比不同社区的参与模式”。后来我按这个框架写,编辑审稿时说“逻辑链条很清晰”,应该跟结构规划得好有关。

3. 语言:从“口语化”到“学术范”

学术写作最忌讳“像聊天”或者“太生硬”。68爱写的语言优化功能不是简单改语法,而是能“学”目标期刊的风格。比如我写“可再生能源政策”的论文,有段话是“我们发现,补贴政策对小农户装光伏影响挺大的”,输入提示词:“帮我修改这段文字,符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表述习惯,把‘影响挺大的’改成更严谨的说法。”它改成了“研究结果显示,补贴政策对小农户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的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既保留了原意,又符合学术规范。不过要注意专业术语不能乱改,我之前让它改“量子纠缠”,结果生成“量子相互作用”,差点闹笑话,得自己再检查一遍。

4. 引用:格式错误退稿太冤

引用格式不对被退稿,这种亏我吃过两次。易笔AI支持APA、MLA、芝加哥等12种格式,输入“用[APA]格式编排这篇[2018年发表的网络文章],作者是[张伟],标题是[短视频对青少年社交的影响],网址是www.example.com”,它能自动生成“张伟. (2018). 短视频对青少年社交的影响[EB/OL]. www.example.com.”。但得保证信息完整,有次我漏了DOI号,生成的引用格式不规范,还是得自己去知网补全信息。

5. 改写:降重不是“文字游戏”

直接抄文献容易重复率超标,但瞎改又可能丢了原意。68爱写的改写功能是“保留核心,调整表达”。比如我引用王敏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的结论:“目前,我国电池回收体系还不完善,企业参与度不高”,输入提示词:“用我的[硕士论文]语气改写这段话,适用于[环境工程]领域”,它改成了“现阶段,我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仍存在优化空间,相关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实测下来,这种改写能让重复率降40%左右,但关键数据不能改,比如“60%的样本”不能改成“大部分样本”,不然研究可信度就没了。

工具是帮手,不是“代写”

用了三年AI写论文,最深刻的体会是:工具能帮你省时间,但不能替你动脑筋。

生成的内容得自己核查。比如工具推荐的文献,我都会去Web of Science查引用量和发表期刊;生成的数据结论,得用自己收集的样本再验证一遍。有次它说“80%的用户支持新能源政策”,结果我自己调查发现只有65%,差点闹乌龙。

结构和逻辑得自己把关。工具给的框架是参考,具体怎么展开还得结合学科规范。我写经济学论文时,工具建议“先讲理论再讲案例”,但根据导师的要求,得“用案例引出理论”,最后还是调整了结构。

语言得二次润色。工具优化后的句子有时候“机器感”挺重,比如长句堆在一起读着费劲,或者逻辑跳得太快。我写完都会自己通读一遍,把“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了数据收集,结果显示...”改成“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1000名受访者的数据,结果发现...”,更自然些。

写在最后

从定题目到发论文,这一路既要理性分析,也需要灵感碰撞。68爱写和易笔AI对我来说,就像两个“学术小助手”——68爱写懂中文、贴场景,易笔AI跨语言、多学科,用对了提示词,能把查文献、理结构、改语言这些重复活变成“可控的效率提升”,让我有更多精力去想“怎么创新”“怎么把研究做得更深入”。

新手的话,建议先从选题和结构这两类提示词入手,慢慢攒自己的“提示词库”;写过几篇论文的朋友,可以试试语言优化和引用格式功能,从“写完”到“写好”跨一步。

最后说句实在话,市面上的AI论文写作工具不少,但像68爱写和易笔AI这么“懂学术”“能打硬仗”的,真不多见。

AI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