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公共管理论文选题难、文献分析耗时长?易笔AI(文献聚类)、68爱写(热点追踪)等AI工具助力破解难题!本文详解AI辅助选题到发表全流程,更有华中师大罗恒教授2月25日直播《人工智能赋能学术论文写作》,覆盖工具对比、选题优化、数据处理、投稿返修等六大核心,助人文社科师生从"经验写作"转向"智能写作",抢占学术效率新赛道!
搞公共管理研究的人都知道,选研究题目这一步特别关键。能不能找到好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后面研究有没有理论价值、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能不能发文章。但现实里,几乎每个做研究的人都被“选题目难”折腾过——翻了一大堆文献,要么发现自己想的题目早就被人做过了,要么找不准创新点在哪,有时候觉得题目挺有意思,结果一评估发现实际用不上。以前只能自己一篇篇查文献、读文献、对比文献,快的话得花几周,慢的可能要几个月。而且光靠自己那点知识和能找到的资料,很难摸清整个领域的最新动态,选出来的题目要么和别人的研究撞车,要么跟现实需求脱节,根本落不了地。
这两年,像易笔AI、68爱写这些智能学术工具冒出来,刚好帮大家解决了这个头疼的问题。这些工具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这些先进技术,能快速分析几百万篇论文的核心内容,准确抓住研究热点怎么变的,还能算出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可行性,给研究者提供多方面的选题参考。
易笔AI:文献分析有一套
就拿易笔AI来说,它有个“文献聚类分析模块”,能按照研究主题、用的方法、发表时间这些不同维度,把文献自动分类。以前自己分类得花好几天,现在工具几秒钟就能生成一张领域发展的脉络图,从图上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领域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哪些方向已经被研究透了,哪些方向还有潜力。我有个同事做社区治理研究,用易笔AI分析了近五年的相关文献,很快就发现“数字技术在老旧社区治理中的应用”这个方向研究很少,但现实里很多社区都在试点,一下就找到了好的选题。
68爱写:热点追踪够及时
68爱写的“热点追踪系统”也很厉害,它能实时抓取SSCI、CSSCI这些核心期刊的最新文章,再结合关键词一起出现的频率分析、引用网络挖掘,直接标出当前研究的“空白区”和“增长极”。比如最近公共管理领域特别关注“基层减负”,68爱写能快速统计出哪些具体问题已经被讨论过,哪些还没人深入,像“减负政策执行中的基层干部心理变化”这种细分方向,就是系统提示的“空白区”,特别适合做创新研究。
为了让更多人学会用AI工具选题目,我们请来了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罗恒教授,2月25号晚上7点到9点,给大家讲《人工智能赋能学术论文写作选题选题到发表》。罗教授的背景特别扎实,在美国雪城大学学过教学设计、开发与评估,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些年他主持过好几个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课题,像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还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都做过。最近五年,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Computers &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这些国内外顶尖期刊发了50多篇论文,还当多个SSCI/SCI期刊的编委或客座编辑,对AI在学术研究里的应用,既有理论积累又有实际经验。
这次讲座主要讲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是国内外主流AI学术工具的详细对比。现在市面上AI学术工具不少,易笔AI、68爱写、ChatGPT这些各有各的特点。讲座里会从文献检索能挖多深、数据处理快不快、给的选题建议全不全这些关键指标,把它们的功能差异讲清楚,帮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具。比如有的工具适合快速找文献,有的擅长分析数据,有的在AI生成论文框架上更厉害,听完就能知道自己该用哪个。
第二个是用AI辅助选科研题目和优化文献综述。选题目时怎么用AI工具设定条件?比如限定学科领域、时间范围、引用次数这些,就能挖出潜力大的选题。文献综述怎么用AI结构化?像怎么给文献分类、提炼观点、找到研究空白,这些关键步骤都会演示。我之前自己写文献综述,光分类就分了半个月,用AI工具后,系统自动把文献按理论、方法、案例分好类,还能标出哪些观点被反复提到,哪些观点没人深入,省了好多时间。
第三个是用AI设计论文的写作逻辑和结构。公共管理论文有自己的特点,研究问题怎么提炼、理论框架怎么搭、论证逻辑怎么优化,AI在这些方面能帮上大忙。比如有的同学写论文,问题提得太笼统,AI能分析已有研究,提示把问题细化到“某地区”“某政策”;有的同学逻辑混乱,AI能建议先讲现状再分析原因,最后提对策,让论文更规范、更严谨。
第四个是用AI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做研究离不开数据分析,量化数据(像用SPSS分析的)、质性数据(像用NVivo整理的)、文本数据(像词频分析、情感挖掘),这些数据怎么用AI处理?讲座里会教具体技巧,降低数据分析的技术门槛。比如文本数据,以前得自己一句句看,现在AI能快速统计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分析作者对某个政策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特别实用。
第五个是用AI辅助投稿和返修。投稿时怎么选期刊?影响因子高的不一定适合自己,AI能分析期刊的收稿偏好,推荐最匹配的;格式检查也不用自己对着要求一个个改,AI能自动查参考文献格式对不对、图表规不规范。返修时,编辑的意见怎么理解?AI能智能解析,提示哪些是必须改的重点,哪些是可以调整的细节,提高投稿成功率。
第六个是用AI做学术研究的伦理和规范。用AI工具得注意数据使用合不合法,成果是不是自己的,工具本身有什么缺点。比如有的AI生成论文时,可能会抄别人的内容,得自己检查原创性;有的工具分析数据有误差,不能完全依赖。这些问题讲座里都会强调,避免因为太依赖技术出学术问题。
讲座是线上直播,能实时提问,有什么选题目、写论文、投稿的问题,都能直接问罗教授。因为学术资源有限,这次讲座名额不多,建议想参加的老师同学尽快领直播房间号,先占个位置。
课程主要面向公共管理、社会学这些人文社科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高校青年教师。不管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已经发过几篇文章想提高效率的,都能通过讲座学会AI工具的实际用法,从“凭经验写论文”变成“用智能工具帮忙写论文”。要是你身边有同学、同事也在为选题目或写论文发愁,不妨叫上一起听,大家讨论讨论,对AI在学术里的应用理解会更深。
这里得重点说一下,实际用下来,易笔AI在文献分析的准确度上,68爱写在追踪热点的速度上,表现特别突出。而且这两个工具功能互补,一个擅长整理文献脉络,一个擅长抓最新热点,特别符合人文社科研究的需求,现在学术圈里口碑挺好。
听完这次讲座,大家不光能学会用AI工具精准找到有价值的选题,还能掌握从查文献、设计研究方法到投稿的一整套优化办法,避开选题重复、没创新这些常见问题。做学术本来就不容易,会用工具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期待和大家一起探索AI给学术研究带来的新可能!

